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南阳抗战记忆|笔耕抗战史 丹心照山河 西峡农民华中强历时十四载著书守护民族记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08:33:00    

华中强讲述创作经历

在豫西南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有一个叫马鞍桥的地方。80年前,中国军民在此设下“布袋阵”,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打响了西峡口抗战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鞍桥歼灭战。

如今,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有一位名叫华中强的普通农民,用14年光阴笔耕不辍,将这段尘封的历史重新发掘,著成《侵华日军的滑铁卢 西峡口抗战纪实》,让无数无名英雄的事迹得以传颂。昨日,记者走近华中强,去感受这位普通农村汉子,用初心与坚守,为民族记忆“存档”的动人历程。

传承父辈爱国情,立志为先烈著书

说起华中强与西峡口抗战的缘分,从出生起就刻在了血脉里。

他出生于军人家庭,大伯父华德生1942年奔赴豫东抗日前线,从此杳无音信;二伯父华德有、父亲华德甫也紧随其后,先后拿起武器走向战场。当年,华氏三兄弟“前赴后继打鬼子”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从懂事起,父亲就常给我讲西峡口抗战的故事。日本鬼子的残暴,南阳儿女的不屈不挠,每次听讲都让我热血沸腾。”华中强回忆,他家与马鞍桥抗战遗址仅一岭之隔,小时候放牛,他总爱和小伙伴在遗址附近玩耍,扒出过不少锈迹斑斑的炮弹壳、刺刀。这些“看得见的铁证”,让他对脚下的土地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上中学后,华中强愈发渴望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他跑遍了当地所有书店、图书馆,却发现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只在零星的文史资料里找到一些碎片式的记载,这让华中强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人最不能忘的,是家仇国恨,是民族记忆。”他暗下决心:“将来我一定要写一本书,把西峡口抗战的故事真实、全面地还原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为那些无名英雄树碑立传。”

搜集抗战史料,书稿积累几麻袋

长大成人的华中强,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史料搜集上。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了西峡的山山水水,采访了100多位当年参加过西峡口抗战的老兵、民团士兵和知情者。

为了采访一位老兵的后人,他曾在雨雪天推着自行车步行50多里山路,赶到石门湖附近的天地岭,双脚磨出了血泡也毫不在意;去丁河蒲塘、鹰爪山寻访抗战遗迹时,突遇暴雨引发山洪,他连人带车差点儿被冲走,抱着一棵大树才幸免于难。

“每次采访,老人们一说起当年的战斗,眼里就有光。有位老兵告诉我,他们当时没有先进武器,就靠大刀、土枪,甚至用石头和鬼子拼,‘就算死,也不能让鬼子过马鞍桥’!”这些鲜活的讲述,让华中强更加坚定了写书的决心。他把采访笔记小心翼翼地整理好,装了满满几麻袋,这些都是他日后写作时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那时候就想着,不管多难,这些资料不能丢,这些故事不能忘。”华中强告诉记者,每一次的采访探寻,对自己都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十四年笔耕不辍,书写不屈民族魂

结婚生子后,华中强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但并没有放下自己的梦想。白天,他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晚上,等家人都睡了,他就趴在桌上开始写作。

“那时候家里还不富裕,种地的收入仅够维持家用,写书不仅没一分钱收益,还得花钱买墨水、纸张。”华中强坦言,一开始家人并不理解,“妻子说,你把时间都花在写书上,地里的活顾不上,家里的事也帮不上,村里人还笑话咱‘不务正业’。”

华中强没有放弃,他告诉家人:“西峡口抗战,是咱中国人的骄傲!我必须把它写下来,让后人知道,咱们脚下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这么壮烈的战斗。”

慢慢地,家人被他的执着打动。妻子杜改霞开始默默支持他:家里卖花生、玉米、香菇的钱,她会留出一部分给华中强当路费,让他去南阳、郑州的档案馆、图书馆查阅史料;女儿放学回家,也会主动帮父亲整理资料、誊写手稿。为了获取更多佐证,华中强跑遍了周边的废品收购站,从旧报纸、旧文件里扒捡有价值的历史线索;他无数次登上人迹罕至的三尖山、霸王寨、马头寨,实地探访当年的战场遗迹,还原战斗场景。

风雨十四载,他废寝忘食,数易其稿,手稿积了厚厚一摞。2014年8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近30万字《侵华日军的滑铁卢 西峡口抗战纪实》终于和读者见面,圆了他多年的梦想。2015年,该书又进行了第二次印刷,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让更多人知道了那段烽火连天、血火洗礼的抗日岁月。

守护民族记忆, 让抗战精神代代传

《侵华日军的滑铁卢 西峡口抗战纪实》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西峡口抗战历史的文学作品。书中既有对宏观战局的剖析,也有对普通士兵、百姓抗战故事的记述:田关别沟村农民自发组织抗日武装,多次重创日寇;丹水袁沟村的乡亲们用土法制造武器,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重阳、丁河的民众更是家家上阵、人人参战,让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些鲜活的故事,生动再现了南阳儿女“守土有责、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华中强没有停下脚步,仍在不断挖掘、补充新的史料,准备对该书进行修订,进行第三次印刷。同时,他还在创作同名电视文学剧本,希望能让这段历史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把西峡口抗战的故事搬上银幕,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是我最大的心愿。”华中强说,“只要能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我付出再多都值得。”

站在马鞍桥遗址前,华中强知道,他笔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对英烈的告慰;他坚守的初心,都是对民族记忆的守护。这段用热血与生命书写的抗战史诗,也将在他的坚守中,永远镌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激励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陈丹丹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