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降本、出海、AI 三手抓 小鹏站在盈利黎明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0:24:00    

从“技术极客”转变为造车达人后,开始务实的小鹏拿下新势力一季度销冠。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0.8%达9.4万辆,领跑新势力梯队,也跑赢行业同期11.2%的增速。

销量喜报早已预示财报的增长。2025年一季度,小鹏汽车总营收同比增长141.5%至158.1亿元,其中汽车销售收入占比达到91%至143.7亿元,同比增长了159.2%;其净亏损同比收窄51.5%至6.6亿元。

尽管一季度销量主要靠中低端车型MONA M03和P7+贡献,但小鹏汽车利润率依旧在稳定增长。今年一季度,小鹏的汽车毛利率为10.5%,整体的毛利率高达15.6%,创下近四年来单季毛利率的新高。

蔚小理等新势力都曾经是特斯拉的“中国学徒”,而现在,小鹏要做自己,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何小鹏在业绩会上说:“令我倍感振奋的是,我们的增长潜力才刚刚开始释放。”

根据规划,第二季度,部分搭载图灵芯片的车型已经开始生产,配备图灵芯片的车型将在第三季度大规模装车放量。到第四季度,小鹏汽车将会实现单季度盈利。

在具体车型规划上,“今年的第三季度到2026年,小鹏汽车、MONA都会不断地有新车推出。”何小鹏说。

按照何小鹏的预测,今年二季度,小鹏汽车的总交付量约为10.2万至10.8万辆,同比上升237.7%至257.5%,收入预计约为人民币175亿元至187亿元,同比上升115.7%至130.5%。今年年底,小鹏将会达成销量翻倍以上的增长目标。

亲民市场战略奏效,高端化重启

2024年8月上市的MONA M03和11月上市的P7+,让小鹏汽车扬眉吐气,直接扭转了2024年萎靡的销量困境。

MONA M03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超10万辆,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P7+则主打AI智能驾驶功能,吸引年轻用户群体。前者在2024年已经将智驾门槛拉低至15万元级,后者定位中高端市场,利润空间更大。

去年四季度开始,小鹏汽车的月均销量已经突破3万辆;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站稳月销3万大关,成为新势力一季度销量榜首,达到9.4万辆,同比增长330.8%。

从历次披露的汽车毛利率数据来看,小鹏汽车已经连续七个月实现了整车利润率的提升。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汽车毛利率已经达到10.5%,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个百分点。

这也证明,小鹏的亲民市场策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小鹏汽车财务与会计副总裁吴佳铭在财报电话会中提到,这不仅在于销量攀升带来的规模效应,更在于小鹏的降本工作。

“汽车业的竞争,最后拼的是成本和效率。”小鹏汽车公司总裁王凤英曾表示。自王凤英加入小鹏后,与产品策略下沉一同进行的还有降本与嵌入“制造业的基因”。

小鹏也在技术研发上做减法——在芯片研发上仅做AI芯片,以避免资源分散。比如,何小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到,P7的研发费用高达20多亿元,而P7+研发成本拦腰砍,降了一半。降本措施也使小鹏受益至今,财报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而要实现盈利,还得靠制造业的基因。何小鹏此前在2024年财报业绩会上透露,小鹏汽车预计2025年总销量将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得益于经营能力的提高、技术降本和更大的规模效应,小鹏汽车今年四季度有望实现盈利。”

在本次业绩会上,何小鹏关于盈利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很有信心今年不仅实现销量翻倍以上的增长目标,而且公司还将在四季度走向盈利,实现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何小鹏说。

与此同时,技术服务依旧在为小鹏汽车带来高利润收入。今年一季度,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为小鹏贡献了14.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3.6%,这项业务的利润率高达66.4%,也直接拉升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至15.6%。小鹏汽车与特斯拉同期的毛利率仅差0.7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录得净亏损已经同比缩窄51.5%至6.6亿元,这是小鹏登陆港股市场以来,单季亏损最低的一季。

但现在还不是“开香槟”的时刻。尽管掉头转向中低端市场获得阶段性成功后,小鹏在高端市场的答卷一直没有顺利交完。

2022年9月小鹏G9首次上市时,顶配售价曾高达46.99万元,但当时小鹏品牌溢价不足,难以与理想L9、蔚来ES7等竞品竞争。G9上市后因配置和定价问题引发消费者不满,小鹏在48小时内紧急调整车型配置并降价,将最高售价从46.99万元降至27.88万元。

对于重新向上走,小鹏已隐有攻势。何小鹏在发布会上透露,小鹏汽车整体车型的平均售价在未来会稳定向上。从今年三季度到2026年,小鹏将推出数款新车。“我们即将推出的这些新车型,它们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带、更高的毛利率。”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说。

不仅如此,出海将为小鹏带来更多利润。何小鹏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三年将是小鹏出海的高速扩张期。2025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70%,同时还新增了超40家海外门店。

追赶特斯拉,AI、芯片画出增长曲线

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正从国内传导至全球,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汽车公司的科技属性会越来越高。“相对来看,原来的制造属性比例会下降。汽车公司一定会经历从集成型研发到单项的全栈型自研,再到多项的融合型自研的过程。”

去年股东大会上,马斯克也多次重申,特斯拉应该被视为AI或机器人公司。何小鹏也多次公开表示,小鹏汽车未来一定是一家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

在何小鹏看来,AI是未来小鹏汽车的增长潜力,这一能力将体现在小鹏的底盘技术、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芯片和具身智能等多个业务上。

2024年,小鹏汽车的研发支出约为6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其研发支出同比增长46.7%至19.8亿元,创下近4年内单季度研发支出的历史新高。小鹏预计,2025年其全年的研发支出约为85亿美元,同比将增长约20亿美元。

与之对比的是,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研发投入共计103亿元,其研发支出还在同比攀升。

吴佳铭在业绩会上透露,今年研发支出增量将“很大一部分将用于AI相关的投资”。同时,本地端VLA功能的智能座舱、产品车型也将是今年持续投资的方向。

在小鹏高层的公开回应中,2025年将是小鹏汽车AI持续落地的一年。

在汽车领域,何小鹏提到,2025年,小鹏的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会在AI汽车领域全面应用,未来“我们将会从L2+辅助驾驶的研发开始向更高等级的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非常快速发展”。

自2024年图灵芯片流片成功后,落地量产节奏开始加快。何小鹏在业绩会现场提到,今年第二季度,小鹏已经有部分(配备图灵芯片的)车进入到了生产环节;而在第三季度,配备图灵芯片的车型将会更大范围地放量。未来还将赋能第五代机器人。

“图灵芯片的有效AI算力相当于行业里主流车端芯片算力的3~7倍。”何小鹏说。而在大洋彼岸,特斯拉的FSD芯片HW4还停留在2023年的版本,单颗算力216TOPS,目前单颗Orin X的算力已经能达到250TOPS。在算力大战中,特斯拉的芯片算力优势正被整体的芯片进步追平。

小鹏还在将其造车、智驾的能力迁移至机器人的制造中。“从机器人的整体组织到Infra(基础设施)再到Crowd(用户互动),我认为有接近七成与我们的汽车是同源的。”何小鹏说。

举例来讲,小鹏机器人整个EEA架构就是由汽车的EEA架构负责做的;机器人的关节则是由小鹏汽车的三电、动力团队在负责;机器人的脊椎、小脑和大脑则是来自小鹏的机器人团队、自动驾驶团队和座舱团队;机器人的芯片则来自小鹏汽车的自研芯片团队。

这正是小鹏汽车与其他机器人公司的差异所在。何小鹏认为,小鹏是以数据为导向,重新构建机器人的架构体系。“在硬件、软件、底层芯片、操作系统等角度,我们是以超强度耦合为导向去做的。”

具身智能一直是最不缺关注度的AI应用场景。此前5月13日晚间,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擎天柱“跳舞”视频,并表示其人形机器人优化“仿真到现实”(Sim-to-Real)的训练代码,通过强化学习完成训练。结合马斯克此前的计划——计划在2025年初步生产“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并随后大幅提高产量,2026年的产量可能是2025年的十倍,即5万至10万台。

何小鹏也在本次业绩会上再度重申,2026年小鹏的人形机器人将会走向部分场景的量产,且能够快速地OTA迭代。

届时,在新的战场,小鹏终将再次在世界舞台上与特斯拉重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