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这个医生,25年里献血72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5:30:00    

吴波明医生正在献血。

8月12日上午,宁波市中心血站采血室里,宁波市第二医院吴波明医生挽起袖子坐到采血椅上,工作人员熟练地为他消毒、采血,血液顺着管路缓缓流入血袋——这是他的第72次献血。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肝科的医生,这个医师节前夕,他用最熟悉的方式,为生命献礼。

2000年秋天,还是大三学生的吴波明第一次踏上了学校的献血车。“当时手心都有点冒汗,看着针头心里直打鼓。”他笑着回忆,献完血觉得自己像个“病人”,在床上躺了一下午,现在想起来挺有意思的。那次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像一颗种子,他从此与献血结了缘。

献血20多年,吴波明从初出茅庐的肝病医生成长为该院肝病中心三病区副主任,对献血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科是用血大户,经常会遇到血小板低的肝硬化病人,随时可能出血。也曾遇到过需要血浆置换的重症患者,一次就要用2000毫升血浆。”吴波明说,血库紧张的情况时不时会发生,但病床上的患者实在等不得。

2020年,吴波明认识了医院里一位医务工作者陈师傅,他是一名献血达人,总献血次数超过300次。在陈师傅的建议下,吴波明开始了成分血的捐献。

第一次献血小板时,吴波明印象特别深,“旁边比我晚来的人都结束了,我还躺着呢!因为我血小板量不算高,每次都要比别人多花一些时间。”

从2000年第一次献全血,到如今定期捐献成分血,25年里,吴波明的献血记录已经累积到了72次,总献血量达18600毫升,获得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并申报了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献的次数多了,越来越觉得献血只不过是‘顺手’的小事。”吴波明说,这种“顺手”,在紧急时刻却格外有力量。

2024年7月的一天,吴波明的手机“叮咚”一声:“宁波市O型血应急群”里弹出消息:鄞州人民医院有位大出血患者,急需O型血小板。他立刻回复“我可以献”。

随即,他就来到市中心血站采血室。那天,他献了2个治疗单位的血小板,“虽然我血小板不算高,但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时,能多一点是一点。”

在肝科待久了,吴波明太清楚血液对患者的意义,所以只要有需求,他总尽量配合。医生工作忙,他就把献血安排在中午:“中午有两小时休息,献完刚好回去上班,一点不耽误。”

每年寒假特别是临近春节,都是用血最紧张的时候,宁波市第二医院会组织医务人员捐献全血,吴波明几乎次次不落。

25年的坚持,也悄悄影响着身边人。去年,吴波明跟读大四的侄子说:“献血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你要不要试试?”侄子一口答应,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献血。

“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献下去。毕竟这袋血很有可能就是别人生的希望。”吴波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