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临夏州积石山县是我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有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5.6%。自2012年起,金川集团就结对帮扶积石山县,13年来,金川集团厚植民族情怀,彰显社会担当,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绘就了一幅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的壮美画卷。
宣传引导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自驻村帮扶以来,工作队成员就通过进社入户,及时掌握帮扶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家庭状况,深入了解各族群众急难愁盼,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党员大会、村民知情大会、小板凳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力宣讲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硬道理,激发各族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了村规民约,发出抵制高价彩礼的倡议,积极引导村民摒弃陈旧陋习,倡导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组织帮扶的乡村两级干部到金昌市、金川集团观摩学习农业设施和工业生产,交流思想、开阔眼界。派驻临夏籍干部、工民建工程师陕维林协调各村项目建设。
寨子沟乡麻沟村五、六社多民族聚居,社里曾有一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挖建的人工水井,曾经为解决人畜吃水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全村家家户户引入自来水,这口井也处于废弃闲置状态。为记住乡愁,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动手,将这口井打造成为一口集纳凉休闲、村史教育的“民族团结井”。
“夏天闲暇时间,村上老人们拿着小板凳围井而坐,向孩子们讲述着这口养育了几代人生命井的故事,教育大家“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谢共产党。”麻沟村五社社长任沙八自豪地介绍道。
抗震救灾
拉近干部群众距离
积石山县6.2级地震后,金川集团驻积石山县各乡村的工作队紧急行动,与村社干部编组开展人员搜救、群众疏散、抢救财产等工作,在急难险重时,共同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赞歌。
寨子沟乡东坪寺驻村工作队得知一名驻村队员年仅16岁的女儿不幸遇难后,立即联系车辆将其安全护送到30公里之外的家中。在紧张危险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他们先后疏散70户200余名各族群众到安全地带,帮助18户家庭搭建了应急帐篷,那一刻他们与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关家川乡宁家村驻村工作队克服余震频发、山路崎岖、积雪难行的困难,将村民马苏女及6个未成年孩子转移到村委会,在广场生起火堆,安抚她们的心情。高高的火堆就像一盏明灯,吸引着周边村民纷纷跑到这儿避险取暖。
刘集乡是受灾严重的区域,崔家村3名驻村工作队员把两名身受重伤的村民第一时间送到大河家镇医院进行救治,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返回村后,他们顾不上休息,又挨家挨户排查受灾情况直到天亮。看着受灾群众一一住进应急帐篷后,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韩信合还放心不下,又带着两名队员进牛棚入羊圈,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喂牛喂羊。78岁的韩尕西木养了20多只羊,灾后难以顾及,韩信合便主动承担起喂羊的活儿。得知他的羊安然无恙,韩尕西木在帐篷中紧紧握住韩信合的手不愿松开。等危房维修加固后,韩尕西木将自己腌制的咸菜、煮熟的苞米、煎炸的油香等食物送到村委会以表感谢。
集中安置
助力各族群众搬迁新居
2024年11月,随着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新房陆续竣工交付,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搬迁入住新居就成了金川集团全体驻村队员的头等大事。白天他们主动帮助群众搬运家当、指挥装车,晚上则为第二天的搬迁做着准备工作,虽然劳累,但他们与各族群众一样,乔迁之喜挂在每个人脸上。在新居现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工作队主动与物业公司、工作专班进行衔接,帮助群众顺利入住新居。
看着自家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安集镇风光村村民申海林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在地震后不到一年就建成了这么高大气派的楼房,我们一定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感谢金川集团驻村工作队,帮我顺利搬进了新家,开始崭新的生活,谢谢你们!”
关家川乡赵家湾村驻村工作队结合搬迁工作,制作发布了《文明居家告知书》,用朴素易懂的语言,宣讲应注意的文明行为规范和良好生活习惯,提醒搬迁群众移风易俗,带头遵守社区和物业管理规定,积极面对新生活,争做文明居民。
为打消一些年长者在搬入新居后深深眷恋的乡愁,崔家村驻村工作队拎着大米、鸡蛋、牛奶等慰问品来到家中,与他们拉家常、话家事,零距离倾听老人们的烦心事,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无论是语言上的关爱,还是行动上的关心,都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金川集团驻村工作队带来的深情厚意。
产业赋能
保障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促进农户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金川集团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今年是金川集团连续支持积石山县各帮扶村发展饲草玉米产业的第七年,从过去六年的收入看,饲草玉米青贮打包收入较种植传统农作物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得到了各族群众的高度认可,纷纷为金川集团的帮扶项目点赞。今年8个帮扶村种植饲草玉米超过9400亩,而金川集团也以更大的投入帮助村民增收。投入100万元购买复合化肥,助力村民春耕备耕;投入150万元用于青贮打包所需材料、主操手工资及安全保险等费用,减轻打包成本;投入260万元用于购买饲草收获机械设备,提高劳动质效。
“我家养了30多头牛,去年我流转了近60亩撂荒地,算上自家的10亩地,全部种植饲草玉米,由于雨水充足,饲草玉米长势很好,增收可观。在金川集团无私的帮扶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感谢金川集团!”寨子沟乡东坪寺村村民牛木洒对金川集团竖起了大拇指。
金川集团以企业经营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发展,结合帮扶村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推广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进一步拓宽产业范围,逐步形成以畜草为主、多元发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两年,金川集团先后投入310万元资金,在安集镇安家湾实施了马铃薯储藏窖建设、智能玻璃日光大棚建设、马铃薯配套设备购置等项目,发展壮大马铃薯育种产业。近期,积石山县首家脱毒马铃薯原种培育项目即将实施,这将对恢复马铃薯原始种性、培育高纯度种薯、减少病虫害发生提供根本保障。
近期,投资60万元的关家川乡芦家庄村花椒加工厂一次性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的花椒产品,这标志着该村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本村椒农增收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结对帮扶
托起家庭明日希望
自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实施以来,金川集团积极推动活动走深走细。与积石山县72户90名结对关爱对象“结对子”,到关爱对象家中问冷暖、听诉求、献爱心,为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孤儿等送上慰问金、慰问品。2024年累计开展联系交流350多次,走访探视190多次,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10万余元,将爱心传递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金川集团帮扶工作总队还积极联系企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爱心资助活动,为摸排出的60多名困难家庭学生每月送上200元的教育资助金,每年资助14万多元,减轻了家庭负担,增添了奋进力量。在这座“连心桥”的作用下,受到资助的各族学生有的已上初中,有的考入临夏州重点高中,有的已经迈进大学校园。
寨子沟乡麻沟村的马艳在2022年不慎摔断了左腿而休学,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每周两次到她家里帮她补课,鼓励她坚定信心、渡过难关。在驻村工作队的关心下,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一年后马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临夏回民中学。马艳的父亲马文才激动地说:“金川集团好比我们的亲人,自孩子受伤后,关心关爱就没有中断过,既有经济上的资助,又有精神上的鼓励,使她挺过了那段艰难期,我们全家人永远不会忘记!”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金川集团将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各方面,着力守护凝聚人心、团结奋斗、共富共享的责任田,为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现代化贡献力量!
记者:莫亚红 通讯员:曹三成 韩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