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我的老师,“身怀绝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08:57:00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武能“揽月捉鳖”,文能立德树人

眼中有星辰大海,胸中有丘壑万千


不仅如此

他们还身怀绝活,让你目瞪口呆

手一挥就是一个完整的圆

一根粉笔能画出世界地图

元素周期表倒背如流

粉笔头百发百中

……


我的老师,“身怀绝技”!


在惠州

有这样一群“身怀绝技”的老师

在教育领域不断推陈出新

让学生爱上创意十足的新课堂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美术课堂上演“魔法秀”

惠城区水口中心小学老师乔思然


在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心小学的美术课堂上,一场奇妙的“魔法”正在上演。美术教师乔思然凭借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理念,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成功激发了学生们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乔老师深知,孩子们的世界充满奇思妙想,而他们的兴趣点往往就在身边。因此,她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喜好挑选学习素材。“孩子们对动画片角色、心爱玩具以及实时信息等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以这些兴趣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开学第一课上,乔老师以火出圈的动画角色“哪吒”为切入点,课堂上瞬间热闹起来。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踊跃分享对“哪吒”的喜爱。随后,乔老师引导孩子们从“哪吒”形象提取美术元素,融入绘画创作。



乔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其课例《我跟别人不一样》荣获学科课程类“部级精品课”。这堂课围绕自画像教学展开,乔老师精心设计了“解锁新知”的闯关挑战,将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细心观察寻特点、线条形状来概括、五官细节变不同、趣味表情显个性和任务表自我观察。孩子们在完成挑战时,逐步了解自己的脸型、发型、表情等独特之处,提高了自我认知能力。


在乔老师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术世界,用画笔描绘五彩斑斓的梦想。


音乐课变身 非遗进课堂

惠城区三栋镇中心小学教师龙姿伊


教育部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部级精品课”名单里,有一节超有趣的音乐课!这节课由惠城区三栋镇中心小学教师龙姿伊执教,名字叫《演唱 草原上》,是三年级上册音乐书里的第2课。这节短短15分钟的课可不简单,不仅展示了龙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体现了她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这堂课能从众多课例中“C位出道”,靠的就是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和沉浸式的音乐体验。



开课即高能!龙老师化身“音乐向导”,以探秘内蒙古大草原为主题,用“解密音乐密码赢‘机票’”的方式,带同学们解锁歌曲里3、5、6三个关键音符。这个游戏化开场,瞬间点燃了大家对音乐的探索欲。


更绝的是,龙老师把非遗文化请进了课堂!机缘巧合下,她邀请到蒙古族的民间艺人现场演绎呼麦(呼麦是蒙古族独有的歌唱艺术,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马头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蒙古族音乐的学习体验。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草原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学会了如何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龙老师的引导,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得到了逐步提升。


当孩子的健康规划师

惠城区鸿昌小学体育老师田桑


惠城区鸿昌小学有一位体育老师,她既能让学生当课堂“小主人”,使他们在体育课上快乐学习,还能变成“健康规划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向他们建议应该怎么训练,怎么合理膳食。这位老师名叫田桑。



田老师鼓励学生,体育课就像一个大舞台,可以尽情尝试,错了也没关系,只要开心还能学到东西,并寻找到答案。她会提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运动能力、感兴趣的项目等,有针对性地备课,设置各种情境、主题挑战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些运动能力较强,有些运动能力偏弱,通过设置不同挑战难度的关卡,可以让他们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中展现自己。


田老师在关注学生心理、身体状况的同时,在课下也主动与家长沟通,给予学生体能训练建议。“有些学生体能较弱,甚至出现肥胖、近视严重等现象。对肥胖型学生,我会与他的家长沟通,在调整饮食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


守护心理健康的“啄木鸟”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南校区心理老师林贝


心理老师就像“啄木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否“亮红灯”,并从中了解原因,进行心理辅导,“啄”出心中的“害虫”。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南校区的心理老师林贝便是守护学生们心理健康的“啄木鸟”。她用心倾听、关注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走出消极状态。



“其实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心理正常但偶尔出现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更多需要的是我们的倾听、陪伴。”林老师表示,心理老师跟其他老师相比,要更懂得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共情能力也要强,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撬开他们封闭的心灵。“我们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理解能够帮助他们走出消极状态,得到心灵的抚慰。”


林老师也致力于在课堂向学生普及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为此,林老师会结合萝卜刀、烟卡牌、校园欺凌等时事热点素材进行课程设计,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疏导,普及心理类健康知识。


“英语+思政”点亮英语学习新旅程

惠阳区半岛学校教师王蔼珠


教育部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部级精品课”名单里,有一节超有料的英语课!这节课由惠阳区半岛学校教师王蔼珠执教,就是Unit 5:The colourful world(Part A:What colours do you see?),来自人教版(三年级起点)。


这节只有15分钟的微课,就像一场奇妙的色彩冒险!课程以“颜色”为主题,从学生身边常见的颜色出发,一路探索到生活中的各种色彩,最后引入祖国的大好河山,强调每一片土地都有独特的色彩。



一上课,欢快的歌曲《I see colours everywhere》就像魔法一样,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经典绘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带着大家用英语描述美丽的自然景物。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听音回答和分角色表演等互动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与颜色相关的英语词汇,如red,blue,orange,green,purple,brown;表达混合颜色:“Blue and yellow make green.”以及运用核心语言“What colour is it?It’s……”问答颜色信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单纯的讲解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王老师说。


王老师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将英语课堂打造成一个了解祖国文化、传递爱国情感、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地方。她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实现从一个学习者、体验者,到一个表达者、一个传播者的变化。


用爱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数学世界

惠阳区淡水第八小学教师曾艳春


在惠阳区淡水第八小学的校园里,曾艳春老师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数学探索之路。她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这片教育的田野上默默耕耘了32个春秋。



曾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与趣味。她总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比如,在讲解乘法分配律(a+b)×c=a×c+b×c的内容时,她并没有直接灌输公式,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二胎政策的背景,把公式里的c变成了忙碌又充满爱的“妈妈”角色,而a和b则是坐在教室里的孩子和在家等待的妹妹。她生动地描述道:“想象一下,妈妈早晨先送你去学校,然后再转身去接妹妹去幼儿园,一个都不能少哦!”


曾老师想让数学课更“有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计算一箱油可以行驶的公里数,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关于回老家需要加满几箱油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应用。


曾老师用这样一个个接地气的例子,让孩子们的表情从一开始的“这是啥?挠头中……”瞬间变成了“哇哦,好有趣,我懂啦!”


老师们的“十八般武艺”背后

有对专业的孜孜以求

有对教学的满腔热情

还有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用心用情、可亲可敬的

老师们,谢谢你们!

今天是教师节

向全体老师致敬!

祝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