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记忆里
都有一条泛黄的老街
一条狭窄的街道、一扇饱经风霜的木门
都深藏着一段温情岁月
对许多新吴人来说
古色古香的老街旧巷
起起伏伏的石板路
是不可缺少的儿时记忆
有条老街
历史悠久却藏匿于世
坐落于鸿山街道西北隅
金城东路北
往西南3公里是梅村
往东约1公里是鸿山泰伯陵景区
你是否好奇
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里就是西仓老街,沿着西仓河而建,呈东西走向,是旱岸水街的水上村落空间格局。
西仓地名始见于700多年前宋代史书《咸淳毗陵志》:“有酒坊,俗称西仓,亦称西村,蔡希逸自洞庭徙此。西去城三十里。”古称“版村”,始建于明清,这里曾是富足粮仓和贸易集散地。
石板小巷、曲径通幽,老街弯弯曲曲数百米。街巷的两侧,仍保留完整的水乡木结构建筑,青瓦出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虽听不见游人如织的喧闹,也看不见商贾云集的繁华,这条宁静的西仓老街,其实曾热闹了数百年。
老街所在的西仓古镇,在上世纪中叶,曾是无锡东乡一颗灿烂的明珠,一个富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繁华小镇。
最兴盛热闹的时候,街市由东街、中市街、西街组成,与其他许多古村落一样,街道多是狭窄而细长的,街面由青砖或条砖铺地。
街道两旁各式店铺林立,约有六七十家,米行、南北货店、鱼行、肉店、豆腐店、剃头店、裁缝店、饭店、面店、糕团店、老虎灶、茶馆店、木行、砖瓦石灰行……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需要。
古镇里主要姓氏为蔡姓,在数百年的悠悠岁月里,他们人才辈出,留下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据《无锡县志》记载嘉庆元年丙恩科进士蔡维钰,西仓蔡氏二十四世孙。据《锡山禀痒录》统计,自清同治四年(1865)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40年间,西仓就有六人考中秀才。其中光绪三年秀才蔡瑞勲(字铭竹)于光绪十一年中举;光绪十九年秀才、蔡锦(字光黼)祖上四代都有秀才。
偶然路过一间满是字画的屋子,伴随着墨香,一位白发老先生正在案桌前写着书法。
老先生介绍到,当时富甲一方的蔡氏,在这里留下了大大小小十多座厅堂,每处厅堂都有一个雅名,显示出主人身份的不俗。
前街后院、连廊相通,老先生带小编领略了一番家族庄园式的江南水乡古镇。
西仓蔡氏大族经过700多年繁衍生息,子嗣分仁、义、礼、智、信五派,分支迁居江阴常熟张家港和无锡周边地区,西仓则是这些分支蔡氏宗亲的祖地。
建于明朝的金魁厅,目前现存建筑为前厅,由里人蔡孚曾孙於明嘉靖年间翻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不同时代的印记刻在了每一块石板上,西仓人的记忆也在此重叠。
蔡氏家族留下的许多老宅如今已无人居住,尽管有些斑驳,却还保留着传统风貌。
2008年,西仓被列为“无锡市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古村落”之一,2023年入选无锡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昔日繁华早已不再,但老旧与宁静掩盖不了西仓往日的风姿,漫步寂静安谧的西仓河旁,仍能让人浮想联翩。
穿梭于时光的长廊
看一个个时代缩影
即使时代变迁
记忆里的老街始终不会变
【地址】
责编:杨珍
分享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