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炽夏,研途兴农。青岛农业大学“小小科学家·智耕新泰”研究生乡村振兴校级立项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22日至25 日深入新泰市,以“红色研学铸初心、乡贤文脉润品格、科普实践播火种、美德传承强根基、产业赋能探新路”为主线,以科普调研启智、关爱儿童暖心、科创设计赋能等志服务内容,用青春之力深耕沃野,书写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干答卷。
红绿交融谱新章,将思想感悟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7月22日,应新泰市翟镇团委书记马元宇的邀请,志愿服务队先后前往新泰市乡贤文化博物馆、翟镇红色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活动。马元宇强调:“翟镇的红色基因根脉与乡贤善举风骨,是培育新时代青年担当作为的活教材,要让历史智慧照进当下。”志愿服务队成员纷纷表示,定会铭记这场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想感悟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发挥农业院校工科研究生专业优势,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目标,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调研过程中,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富安发现新泰汶河人力抢险到科技治河演变,对乡贤的坚守与创新得以诠释,乡贤精神需得到延续发扬,尤其是科技创新思维理应传递给乡村孩童。此次调研为志愿服务队后续活动提供了清晰路径,聚焦科技启蒙增智与乡村教育融合,将开展“小小科学家”公益圈等特色志愿活动。
以科学为翼,为乡村少年筑梦。7月22日-7月23日,“小小科学家”公益圈志愿服务活动在汶河北村、金斗社区如期开展,新泰翟镇人大主席王桂玲、团委书记马元宇、红石板管理区书记王士瑞、汶河北村党支书书记李善禄,学院团委书记孙晓凤和团队指导老师刘一江参加活动。志愿服务队化身“科学导师”,通过“电磁感应实验”解析电流奥秘、用“水火箭”发射解锁反冲原理等趣味小实验,点燃了百余名孩童探索科学的热情,处处洋溢着孩童们在动手操作中“玩懂科学”的喜悦。通过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科技趣玩智引航,孩童筑梦向未来”的科创启蒙增智理念得到实践。另外,志愿服务队发现城镇化加速推进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矛盾现象,而助学关爱行动(陪伴孩童开展体育运动、绘画课堂、趣味手工课、科学小课堂等多形式活动)是干预此类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以榜样为镜,让精神沃土生花。为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志愿服务队听取了全国道德模范、山东最美志愿者、新泰好人协会赵利的个人事迹。此外,志愿服务队还走访了“一对一”圆梦助学、夕阳红敬老等项目,见证新泰好人协会如何将“善念”转化为“善行”。这些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力量激励队员们秉持“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理念,发自内心用真诚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根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组织举办的“守护童年·牵手共成长”关爱服务儿童活动安排,通过新泰市妇联选拔,志愿服务队将与新泰5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伴,计划于8月初为他们送上活动统一配置的含有学习、文体等用品在内的爱心行囊。
解码“科技兴农”,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7月22日-7月25日,为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一线(新泰市翟镇汶河北村、兴隆屯村、春阳庄村、红石板村),社区一线(青云街道办事处金斗社区、新汶街道办事处大洛沟社区),产业一线(新泰市农高新发展有限公司、国泰拖拉机厂、泰安鑫质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探讨高粱生态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和智能监测体系,深入剖析新泰智慧农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经过调研,志愿服务队清晰认识到不同区域、不同主体在数字化认知、基础设施及应用水平上的不均衡,深刻领会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对实现精准种植、智能决策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坚定了以自身专业助力新泰高粱数字农业发展的决心。
在此基础上,志愿服务队针对新泰翟镇高粱数字化发展多模态集合需求,通过实地调研、科创设计、专家访谈等,聚焦禾本科高粱属作物数字孪生系统的架构搭建与模态集成服务。为实现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与新泰高粱生态绿色高效农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进一步发挥智慧农业技术集成显著优势,志愿服务队与费萨拉巴德大学农业大学IftikharAli助理教授通过线上对话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Ali教授对志愿服务队构建的“智农·高粱”场景创新方案给予肯定,并指出基于此场景应集成低空机载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从而收集到大量关于高粱生长的详细数据,对高粱生产策略适时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志愿行,助农兴;智慧路,绘新篇!青岛农业大学“小小科学家・智耕新泰”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将持续以志愿服务为纽带,以智慧农业为支撑,为新泰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科技扎根田间,培训赋能农户。在解码产业科技的基础上,团队更注重将技术红利转化为农户的生产能力。为进一步发挥涉农高校工科专业优势,志愿服务队秉承“科普向未来,科创赋新能”理念,自主设计《绿色农业生产指南》《农业用电安全手册》,可为多层次、宽领域的培训活动提供参考,旨在帮助农户掌握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安全隐患防范技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通过线下线上等形式,累计服务新泰翟镇200余人,和新泰翟镇农户凝心聚力共促农业发展,用青春代名词解码乡村振兴。
此次实践,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成长历练:从红色场馆的初心感悟到乡贤博物馆的文脉传承,从科普课堂的火种播撒到美德现场的精神洗礼,再到产业一线的科技探寻与田间地头的技术传递,研究生们既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认知,更将“小我”融入“大我”。未来,这支青春力量将带着收获再出发,以专业所长赋能乡土,用担当作为续写“智耕新泰”的新篇章。(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