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鹃 通讯员李欣洲)“以前总琢磨‘智能’究竟体现在何处,直到用上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10分钟即可完成电力合规性检验。”8月中旬,在临汾市10千伏938天坛线作业现场,国网临汾供电公司作业人员手持掌机,扫码完成智能工器具连接后,便迅速投入到检修工作中。
作为全省供电系统智能工器具试点单位,该公司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摸索,率先让智能设备成为提升作业现场安全可控的“硬核利器”。
据了解,该公司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工器具现场应用全链条,创新打造“智能标识+终端自检+数据互联”模式,实现了从出库到作业全流程的智能化闭环管理。自成为全省供电系统智能工器具试点单位以来,公司率先完成验电器、安全带等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同步配套引入安全工器具通信装置,构建起“工器具智能感知+掌机实时交互+后台数据联动”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智能工器具对我们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让检修作业全程有迹可循。”10千伏938天坛线作业现场,电力作业现场负责人裴金龙师傅说。
两个月试点期间,国网临汾供电一套融合智能验电器与智能安全带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逐步成型。智能工器具在作业现场的应用,为供电安全稳定运行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