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外卖大战又爆了!0元奶茶点到爆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20:10:00    

新一轮周末的“外卖大战”它又来了!

延续上周末的外卖狂欢,7月12日,美团外卖、淘宝闪购(饿了么)等平台再次分别发放外卖大额券。

7月12日下午,#免费奶茶 冲上热搜第一。

记者打开美团,随即收到“0元外卖已到账”的弹窗,点开即领取了0元喝饮品、0元喝瑞幸、古茗鲜活柠檬水兑换券3张到店自取优惠券,以及瑞幸咖啡兑换券、早餐兑换券两张外卖优惠券。

据网友晒出的订单,仅支付0.01元就点到了茶百道的中杯茉莉奶绿外卖。

随后,记者打开淘宝闪购,又收到满18.8元减18.8元、满20元减10元等多张满减力度不等的大额优惠券。记者尝试下单发现,一杯原价19元的奶茶,在平台大额红包加持下,最终仅需支付1.2元。

有网友一大早就晒出“零元购”的瑞幸咖啡:“已经喝上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只要是0元购多的奶茶店都开始爆单了。”12日中午时分,一位外卖员告诉记者,除了沪上阿姨,还有益禾堂、书亦烧仙草等也在“0元购”行列。社交平台信息显示,在部分城市,古茗、瑞幸、蜜雪冰城等也因美团“0元购”开始出现部分门店爆单现象。

事实上,7月11日晚,外卖“疯狂星期六”就已经再次上演,美团外卖发布微博表示:“周六,快乐继续。”

淘宝闪购表示,继续发放“超级星期六”188大券包。

京东外卖发文:《一口价16.18!每晚10万份!京东外卖请全国用户吃品质小龙虾》,文内说明,认准京东App“秒送”频道,每晚10万份16.18元品质小龙虾。

具体优惠力度如何?12日,记者在上海进行实测体验,上淘宝点击闪购,搜索“超级星期六”领取了大额券,且该页面下的餐品价格一般不超过20元,最便宜的一碗香肠蛋炒饭仅需3.4元,免配送费,足够吃饱。

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已经吃胖了好几斤了。

从7月5日开始,大额补贴陆续放出,大量消费者涌入美团和淘宝闪购,抢起外卖券。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戏称“第三次外卖大战上演了。”

受益的不仅是消费者,外卖骑手也直呼“爆单”。7月7日,一位成都的外卖骑手告诉记者,这两天平台发大量券,骑手们的单量也上来了,有的同行一天甚至可以跑200单,收入超千元。

外卖员小石表示,自己平日里一天也就赚二三百块钱,7月5日一天赚了1000多,“昨天(5日)的单子平台补贴都很高,平时一单也就四五块钱,昨天一单平台能补到十二三块钱。”

“配送费翻了倍、单量又多,百十米的单子配送费都十几块,就算是40度的天也不舍得休息。我昨天创了个人纪录,一天送了127单,赚了1700多。”外卖员严先生说。

突然爆发的流量甚至触发平台网络崩溃。7月5日下午6时,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美团App小范围地区用户出现短时服务异常,随后恢复。

外卖补贴升级的背景下,咖啡茶饮的外卖订单预计会大幅上升。

奶茶店爆单,但商家未必就赚得多。平台补贴多、爆单,有些商家实在忙不过来,下线了部分商品。一家蜜雪冰城下线了冰鲜柠檬水,“太累了,每天1000多单根本做不出来,而且挣得太少了。”该店铺老板表示。也有网友反馈,奶茶店爆单,系统崩溃后自动接单,商家既做不出来又拒接不了,很多店员都很崩溃。

广东、山西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留言称,多家茶饮门店陷入忙碌漩涡:有顾客买杯饮品,硬生生等了半小时;更有甚者,夜晚十一点,门店外仍聚集着大批外卖小哥与顾客,队伍长龙不见首尾。

安静已久的美团,终于在7月5日吹响反击号角,出手发放了大量的免单券和大额优惠券。当日晚间,美团宣布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大关。

而就在三天前,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将在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此举被业界解读为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对美团发起的“强势防守”,避免重蹈在社区团购等新兴市场被对手甩开的覆辙。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在7月3日发布公告,计划发行本金总额约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票息可交换债券,交换标的为旗下阿里健康的股份。此举无疑将增强阿里巴巴在AI、电商出海及即时零售战场的资金储备。

从高频的外卖市场切入,平台都希望借此推动那些低频、高客单价的商品销售,从而带来整体盈亏的平衡。

对于即时零售的行业大战,银河证券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消费组组长何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即时零售的本质是履约能力包括快递、外卖等形态,而不是真正的电商交易。它满足的是消费者希望有人帮忙跑腿购物的需求,其本质类似于快递服务。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快递员根据需求在本地购买商品并送达,因此这类商品覆盖的品类还是有限的。“以家电行业为例,即时零售适合的是小家电、3C等品类,而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型家电,难度是比较大的。”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看,当下的闪购切入电商市场还处于早期,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却不得不提前防守,加固其护城河。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显著加剧,也导致了短期内行业整体盈利承压。高盛在7月3日更新的报告中预测,基于阿里和京东对用户的补贴,未来几年不太可能回到美团占75%,阿里占25%的两强垄断格局。

同时,高盛认为,美团日均单量将从今年的7800万单上升至8600万单;阿里的日均单量从4400万单上升至6200万单。但是高额履约成本,也会侵蚀一部分平台的利润。

“我们观察到,线下流量主要集中在部分商家,比如一些走高端市场有调性的西餐厅很多都倒闭了,但小酒馆、大排档等小餐厅的流量非常高。这反映出线下很多门店的流量或自然客流在下降。因此,它们需要通过与线上平台合作,获取线上向线下导流的那部分流量,让消费者无需到店即可购买,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天风证券分析师曹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线下业态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线下租金也应随之下降。前置仓不需要满足自然客流量大的要求,成本相对较低,也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方式,可能是未来电商发展的方向。

对于大平台来说,只要主要竞争对手发力的市场,必然会去跟进,但并不代表已经看清楚方向。眼下,京东七鲜加速覆盖京津商圈,美团前置仓扩至千个,但成本与体验平衡仍是核心难题。

受到平台补贴的影响,线下商家也开始迎接泼天的流量。

Tims天好咖啡外卖负责人介绍,在外卖大战的推动下,多家门店订单量暴增,有门店涨了3倍。借助平台流量可以快速覆盖非门店周边的消费者,尤其是办公区、住宅区等场景。

对于平台间的竞争,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乐见其成。“消费者薅到了羊毛,我们增加了订单。”有咖啡品牌市场负责人表示,“新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增量,当然会对旧有平台有影响,但总体来说,是有增量的。同时,平台间的相互竞争,其实是增大了商家的话语权。本来是不敢对平台大小声的,现在可以拿着A平台政策,和B平台谈。”

上述种种也给一线外卖骑手、店员们带来了陡增的压力,产能与效率如何平衡,依然要看长远,而不是仅仅集中在某几天。

“新入局者和跨界竞争者的持续涌现,验证了行业中潜在竞争长期存在。”对此,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袁哲指出,无论餐饮还是零售,行业主体是遍布线下的实体商户,供给高度分散,实体商户可以依据自身发展所需切换平台。和商户类似,用户、骑手等参与方,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平台,用户可以多方比价比质,骑手也可以通过众包的形式,在多平台灵活接单。“各方都有自主选择权,企业才有动力持续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共同做大行业规模。”

三家混战,谁会是真正的赢家尚未可知,但即时零售的新业态已意有所指,未来,供应链的深度整合能力将成为竞争壁垒。平台需要加强与区域经销商、前置仓和品牌商的合作,提升医药、美妆等非标品的即时供应能力。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不过行业前三名的市场总份额已从2020年的82%下降至67%。

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赵溪也表示,拿出真金白银直补,而不是让商家出血,平台应通过担当一定的产业责任,来激活行业要素。

这轮外卖大战,你觉得哪家巨头优势最大?为什么?

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热点观察室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陶力 易佳颖)、红星新闻、南方日报、极目新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